讓教師社群帶你進入社區踏查的萬千可能 【創新教育議題專文: 社區踏查】

 

撰文:真識知識機構 責任編輯:謝宇程

「校長,真是謝謝貴校常常把社區踏查辦在我們小店,也是我們的榮幸。但是可不可以也挑選些別的地方?我們這邊壓力真的是有點大!」吳校長接到該地區知名的傳統糕點老店೦೦齋的劉老闆來電。聽得出來,劉老闆雖然用詞客氣,但語氣中隱藏著不耐。

在吳校長的關心與細問之下,劉老闆吐露他的無奈:

在地的孩子,來我們店裡,我們都歡迎。但貴校六個年級共五十幾個班,每年都有二十來個班舉辦社區踏查來我們店裡。附近其他的小學、國中,也都常這樣安排。

有些孩子,小一來過,小三又來、小五又來,都覺得沒意思了。我們拿糕點招待小朋友,這也是小事。但有小朋友嘗了覺得不好吃,一塊糕大部分都丟掉。

我們店裡的人力、材料… 真的是有點吃不消啊。請校長幫我們著想一下吧!

放下電話,吳校長不禁思考:「社區踏查」是個立意良善的課程形態,但是否在執行的方式上,應該有更多元的規劃?

壹、社區踏查課程設計內容探討

2014 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出《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將原本教育界常見的「校外教學」內涵加以擴大;108 課綱推行之後,又融入校訂課程的範疇,「社區踏查」在許多中小學愈來愈常見。究其內容,目前可觀察到下列性質。

一、課程設計內容取向有其偏重

透過相關資料蒐集,可以發現目前在社區踏查類的相關課程中,雖然不至於「一成不變」,但確實有某些主題取向較為常見與偏重。

例舉例而言,這些重複率較高的主題包括:

  1. 傳統食物:經營數十年的傳統食物店鋪,往往會成為學校舉辦社區踏查的熱門地點。例如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小常常參觀傳統糕點紅龜粿的製作工藝

  2. 古早器物作坊:在與產業相關的部分,社區踏查課程偏向帶學生參觀五、六十年前就存在的器物生產作坊。例如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小常常參觀該區開業一甲子的瑞記碾米廠、台南市長興國小常參觀附近的太子堂金香鋪

圖5-1:宮廟是傳統社會信仰、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域,
也是現今許多學校社區踏查的地點。(來源:梅圳國小)

  1. 農漁業:另一類較常踏查產業乃是一級產業中的農漁業。例如屏東縣佳冬鄉塭子國小帶學生踏查周遭魚塭與漁產養殖業,畫進家鄉主題繪本。

  2. 地貌與植被:位於鄉間、容易離開市區的國中小,常常會出校觀察地貌或植被。例如土庫國小帶學生踏查濁水溪沿岸的自然景觀及河床乾涸後的揚塵問題。

  3. 老街、古厝或廟宇:在人文地景方面,老街、古厝或廟宇常能夠納入踏查內容。例如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小常常參觀附近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瑞源宮、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小則常帶孩子造訪慈惠宮。

截至目前,雖然教育行政界、學術界對此現象進行尚未全面調查統計,但不少老師觀察到社區踏查主題具有如上的偏向特性。


二、社區的許多實存面向在踏查中缺漏不足

上項所提及的諸多面向,確實有其價值與重要性。但在這些項目之外,仍有許多主題,實存於社區之中,在生活中具有高度重要性,值得向學生介紹,但目前在社區踏查中,卻尚難以發現相關案例:

  1. 道路交通:社區周遭的公車系統、道路規劃、人行道合理性,以及生活中的交通實況。學生可從中此踏查主題中學習如何在社區週遭安全地往來。

  2. 醫療體系:社區中有哪些醫療資源,包括大型醫院、小型診所、各種科別的分布。此類踏查主題,對於學生在自己或家人生病時,找尋與運用合適醫療管道,將會很有幫助。

  3. 地方基層行政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從垃圾清運、水溝清淤、街道治安,都是與基層行政單位在進行,例如鄉鎮市區公所、社區管委會、村里長及志工團隊。此類踏查主題,將協助學生了解生活環境維持與改善的機制。

  4. 現今生活中各種真實產業:傳統產業值得了解,而現今當下的各種真實產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高度重要性,並且和學生們未來職涯息息相關,例如:

    • 金融體系與行業:學生未來必定要使用儲匯工具,需熟悉與運用金融機構。

    • 零售業:包括超市、超商、書店、傳統市場,可看到貨品銷售與流通的實況。

    • 餐飲業:以食農教育出發,學生們更常接受各種不具傳統色彩的餐飲業者的服務。這些餐飲類別的性質與影響,也都值得探討。

    • 行政與代議機構:現代化行政機構提供諸多基礎服務與設施,代議機構匯集市民心願並監督行政單位。這些機構在生活之中極為重要,也是民主法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每個鄉鎮市區之中存在,值得學生實地觀察理解。

    • 工廠與工業區:若學校周邊有工業廠房,意味著不少學生的家人可能在其中工作。了解廠房環況環境,對學生也極富教育意義。

圖5-2:行政與代議機構,雖然是現代生活中重要的機構,卻不常是社區踏查的主題。圖為屏東市民代表會。來源:屏東市民代表會

教育當局關於社區踏查的最高指導文件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中,並未將傳統情懷列為社區踏查必需的、首要的內涵。該宣言中指出:

戶外教育提供了真實而具體的情境,能統整各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建構學校本位特色,更能讓學生透過體驗,提升學習成效。結合國家教育研究院之學習領域課程研發,鼓勵產、官、學、民間團體協作,以強化學校本位特色課程和其他戶外學習方案的規劃、執行。

 呼應該宣言的精神,現今社區踏查的範圍與圖像,實可以更加開闊。


三、無意中給孩子灌輸價值判斷

社區踏查課程內容設計有所偏重,除了造成另一些內容在課程中較為缺乏,在這類課程運作的實際過程中,或者明顯地、或者暗示地,給孩子某些特定的價值判斷,不見得是周全與恰當的。例如:

  1. 社區踏查安排學生參觀老街與古厝,引起學生對其珍惜與關心。但卻沒有帶領學生對於其實際居住的公寓、大廈投注至少同樣的珍惜;對新式住宅中機電、採光、防潮、抗震等種種特性,在社區踏查中更罕見有所討論。

  2. 社區踏查安排學生參觀農田、魚塭、古宅為主,常常會以「保護與維持」作為結論。卻缺乏帶領學生討論,隨著時代變遷、產業升級,土地利用與產業型態可能有需要走向新面貌,在這其中會需要思辨與取捨,在多元價值之間求取平衡。

圖5-3:農業是社會賴以存續的多種產業之一,
但在社區踏查中,佔了非常高的比例。來源:茄拔國小

  1. 當社區踏查安排學生參觀宮廟、儀式、祭物、聆聽其故事,對學生的訴說模式,往往不進行辨證地假定這些都是「真的」,而且是「家鄉/社群/自己」的一部分。

社區踏查課程的安排,以及其中的言說內容,往往暗藏一條隱形的界線:

某些是屬於家鄉的,某些是值得珍惜的,某些是珍貴的,某些是我身為○○人所不能割捨的 — 和農田、古舊事物、傳統宗教相關的,都屬於這一類。

而另一些,則其實並不屬於家鄉,並不具其功能外的價值,不值得關注與珍惜 — 多數學生每天居住的地方,每天實際上主要供給他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資源的系統,屬於這一類。

圖5-4:具古早風情的單位,往往是社區踏查偏好的內容。
圖中芎林國中至造紙工坊踏查即是一例。(來源:聯合報)

如青中國中小王如杏校長所說:

在和孩子介紹家鄉的時候,我們的說法常常是教條式的,例如古厝、日治時代留下的巴洛克建築,一定就是美麗的;而對於新的建築,我們就不帶著同樣欣賞的眼光。

我們常常告訴孩子古厝一定要得到保存,但卻不與孩子討論,古厝的擁有者,是否有權利讓古厝改建?當他在古厝中生活品質不佳,甚至在生存線上掙扎、想透過重建來改善生活時,他的需求該如何得到尊重?

108 課綱中鼓勵學校打造校本特色課程,但在社區踏查類課程中,雖然踏查的地點不同,但在內涵上卻常常表現出一致的局限性。108 課綱中所強調的獨立思辨、問題探究等重要素養,在社區踏查類課程中常常缺乏較明確的發展與運用。

貳、社區踏查精神與實踐

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行動力,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更廣泛的探索與學習…。透過走讀、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運用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經驗,並延伸學科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

這段話出自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19 年刊行的《戶外教育實施參考手冊-行政指引篇》,也是對於社區踏查課程意義的根本闡述。

在此基礎上,社區踏查類型課程可以發展出更豐富多元的內容,以及具有更深刻思辨內涵的課程。

圖5-5:青山加速器中,邀請到 108 課鋼推動者范信賢教授,
分享教案設計的核心原則與理念。

一、面向孩子生活體驗與實踐的內容

現今社區踏查的重點往往在於「承襲前代的經驗」,體驗上一代,甚至上兩代常吃的食物、用的器物、從事的生產方式…。這些很重要,也非常有價值。但未來,也可以期待社區踏查課程中具備更多面向孩子這一代生活體驗與實踐的內容。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舉該校為例,非常值得參考:

汐止公園路旁,目前有一塊 0.8 公頃的廢棄荒地。近年來新北市政府已經確認將該區域列為公園預定地,目前稱為「公八公園」,並且針對其設計方式,召開諮詢民眾意見的公聽會。

我們的孩子們是未來汐止的主人,因此,我們帶孩子去踏查,並且進行構想規劃。我們將孩子們想像設計的方案,帶到新工處發表,承包廠商也參考我們提供的建議。在公園建造的過程中,孩子就實際地參與了一個在地環境的改造。

青山國中小在社區踏查上的實踐證明了,社區踏查不僅可以理解過往,也可以應對現在,甚至面向未來。

圖5-6:汐止公八公園預定地。在開工前的地貌充滿樹木與草叢。來源:中國時報

二、更全面多元且深刻的學習目標

108 課綱重要推動者范信賢教授在青山加速器工作坊中多次強調,學習目標的重點在於其中的「動詞」,也就是學生在課程中參與及習得的心理活動。 

目前常見的社區踏查,培養學生的心理活動主要在於:辨認、總結、記憶等方面。而圍繞創造、反思、評判、設計、解構、整合、組織、產生、造成、區分…等類的心理活動,值得更多在社區踏查之中發生。舉例如:

  1. 道路交通

    • 評判社區附近的公車系統、道路規劃、人行道合理性。

    • 構思在社區周圍,甚至到更遠地點的交通策略。

    • 依照安全性的不同、成本的不同,設計不同的交通方式。

  2. 醫療體系

    • 檢視社區周遭哪些類別醫療資源充足、又缺乏哪些醫療資源。

    • 整合自己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健康情況,分析他們如何運用社區中的醫療資源、缺乏哪些醫療資源。

  3. 住家環境

    • 查找自己家中垃圾最終的處理方式,比對是否符合法規。

    • 分析社區週遭的運動場館以及資源,為自己設計運動計劃。

    • 分析社區週遭的市集與購物場地,找出家庭日常需用物品的購買地點。

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踏查社區,將不僅是為了復刻上一代的鄉愁記憶,更是為了讓社區自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圖5-7: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此架構由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開創,並且是 108 課綱規劃的重要基礎。

三、鼓勵開放孩子多視角的發掘與見解

至今為止,常見的社區踏查課程,主要是訴求學生對社區中的古舊事物懷抱欣賞、接受、情感,而對社區樣貌的改變,比較可能採取批判的態度。

其實,社區踏查更積極的意義,不僅是讓孩子認同社區的過往,更是直視其當下,並讓孩子與社區一同走向未來。而在最好的可能性之下,社區與孩子並不是被潮流盲目地推向未來,而是孩子有意識地成為社區事務的參與者,在深思與明辨中引領社區走向對居民最好、最合適的前景。

如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所說:

我們常常在設計社區踏查課程的時候,太主觀的去設定:我們要把孩子的價值觀引導成什麼樣子。但這樣的教育思維是外塑的、上對下的。和孩子討論社區議題時,最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太早就幫孩子做價值判斷。

更理想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引領他去蒐集所有利害關係人更多的觀點,讓孩子盡可能的去了解所有利害關係人真實的想法跟情感是什麼,並且讓孩子自行透過同理進行判斷,這樣找出的共識將會是真識的,最後將做判斷的權利還給孩子。這也是哈伯馬斯所謂「互為主體的溝通」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能透過社區踏查發展深刻的思辨能力,並成為未來能引領社區事務的公民。


參、青山加速器對社區踏查備課的助益

在 108 課綱之下,各校教師有機會依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校本課程。對學生而言,認知自身生活的環境與處境,其價值無疑非常重要。近則照顧自己,再則照顧家人親友,甚至更進一步透過志願行動、創業計畫造福社會。這些都是「社區踏查」課程受到高度肯定、廣泛採行的原因。

然而,如上所述,社區踏查在實踐上,至今仍需要更多樣性的具體課程操作方案,以及多種引發學生認知反思的探討架構。而這些正是青山加速器對社區踏查課程產生助益的切入點。

一、課程理念分享平台

首先,關於社區踏查的課程設計理念,目前偏向單一。而擴增此類課程理念多元性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教師之間的分享交流。當創新的課程理念得到分享,教師們除了可以引用之外,也可能激發更多的創意。

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也曾經做過許多課程的開創,但因為缺乏教案的分享平台,其創意無法更廣泛地在教師圈之間交流。這也是王校長發起、規劃青山加速器的原因:

當時的教育理念就永遠鎖在我的書櫃,無法被更多老師運用,或激發討論,相當可惜。青山加速器可以是讓課程理念得以分享的平台,讓所有每一個學校正在發生、正在進行的社區踏查課程,可以上傳,彼此可以分享。某一個學校所發生的優質創新,很快速地成為所有其他學校得以共用的資源。


二、課程教案互相觀摩

課程理念的下一個層次,在於教案的具體內容。特定的教育目標,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特質、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的資源預算、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教案內容設計,達成效果的最佳化。

多種多樣的社區踏查課程設計方式,在青山加速器的教案平台上得以展現,將有利老師們從中激發創意,學習仿傚。

而青山加速器引領教師們透過線上平台交流意見,以及透過工作坊互相觀摩,都有益社區踏查課程的設計巧思、操作知識,得以順利交流擴散。

圖5-8:透過教案平台,教師們能遠距分享觀摩彼此的教案

三、課程模組的借鑑採用

對某些老師而言,由於班級經營、日常課程、行政事務…已經太過繁忙,進行課程創新,實質上有非常高的難度。

青山加速器提供一個管道,讓老師們看到彼此的教案,除了從中學習,甚至可以選擇合適教案,採用其中部分模組,修調重組之後,成為新的課程。如此,將可能大幅節省教師的心力。

「有些老師在創新備課方面有充足的時間心力,可以給孩子準備滿漢全席。但有些老師真的擠不出時間。」張晨昕分享:「透過青山加速器的線上平台,老師們可以參考既成的優秀教案,從中選擇合適的部分進行重組整合,至少能夠包一個美味的便當立刻帶走。這就是對孩子們最大的幫助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