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是你的天使投資人 — 教育資源這樣找【創新教育議題專文:為教學爭取資源 】

撰文:真識知識機構 責任編輯:謝宇程

 「一、二、三、四…三十…」

明顯老舊的電腦,按下開機鈕後,停留在載入畫面竟然接近一分鐘。「如果要開啟軟體、檔案,或是做些稍微複雜的計算,都要等很久。」劉老師無奈地說:「畢竟這些電腦都太老舊了。」

「你覺得電腦多久該換?四年?五年?」

劉老師拍拍主機:「這些電腦是 2009 年買的。到現在 2021 年,已經 12 年了。許多程式、動畫跑不動就算了,因為硬體限制,操作系統無法更新,有些應用程式已經無法支援了。」

在教育現場,不僅電腦設備可能缺乏,師資人力也相當不足。中小學之中,教師常需兼任非本科專業領域課程,此情況在小校尤其嚴重。

圖8-1:許多學校都有電腦設備太過老舊的情況。
本圖並非文中學校。(來源:東榮國小)

萬里國中位處人口稀少的地區,也是典型的小校,服務該校的林老師以自身為例:「我原是地理教師,還要兼任公民與社會、表演藝術、健康教育等科目。這不是我辛苦的問題,而是無論我再怎麼努力,教學的深度與品質,終究比不上該科目的專業教師,受到損失的是學生。」

公立學校之中,無論是設備、資金、教師,都由公務系統規劃分配,常常無法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當老師們希望為孩子提供更優質、新穎、深刻的教學方案時,往往因欠缺資源而受到局限。


壹、學校中資源受限情況

一、物資與請購預算

在學校中用於教學的物資,如果是用於學生個人的耗材或用具,通常是請學生們自行購買。但若是用於教學、學生共用,甚至跨班級與年級共用的設備,例如電腦、投影機、3D列印機,則會需要用公款請購。

圖8-2:生活科技等課程,非常需要。完善的空間與工具。
圖中為高雄市鳳山國中的生活科技專科教室。來源:教育部

在一般公立學校中,如果是由第一線教師主動發起,為其教學活動申請動支預算請購教具,這個過程相當不易,需要層層溝通說服,讓夠高層級的決策者核可其採購計畫。

汐止國小林逸儂老師指出:「以新北市國中小而言,有些採購項目需要由新北市教育局核可;有些則甚至需要到國教署進行決策。」國教署位於台中,主管全台灣國中小教學事務。一個學校中某一位老師為了其個人的教學計畫提出採購方案,要穿過層層行政關卡,與教育局、國教署的官員溝通,進行說服,顯然是非常困難。

另一個難度不這麼高的作法,乃是搭配當時教育單位推動的計畫。每年度教育局都會設定施政方針重點,也會依照這些方針重點設計預先規劃預算,開放各學校動支申請。如果教師提出教學計畫,符合教育當局設定的效益、請購科目類別,申請經費的門檻將可顯著降低。

但要運用這個管道就很容易嗎?這可不見得。

二、教師工作繁雜、時間不足

既使是政府已規劃專案,對外開放計畫提案,要得到經費也絕非輕而易舉。

在申請前要編寫計畫書,計畫的方向、內容、動支款項科目都要符合教育單位原本的設計。而執行專案過程中,往往要開會、溝通、記錄,最後再用文檔方式呈現成果。過程中一切開支也都需要依規範核報請款。

這每一項事務若分拆來看,並不特別艱辛,但全部累積加疊,就是非常吃重的工作。

教師們都有日常上課、備課、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家長溝通等大量工作在進行。申請計畫不只是得到經費資源,也意味著工作量的增加。

申請計畫時,教師往往不只是為自己加重工作負擔,其學校中行政團隊都需要參與其中。「如果在一個風氣不積極的學校中,主任們可能誤以為申請計畫的老師是在給他們找麻煩,因而不支持該老師。」本案受訪老師指出:「這位老師孤立無援,甚至被同事們排擠,可能更是身心俱疲。」

「在規模小的學校中,行政人員更是難為,不易給老師所需要的全部支持。」萬里國中蘇俊益老師指出:「教育局許多公文與指示要求,是對每個學校通發的;小校和大校都要處理與回覆。大校有較多教師與人員分擔工作,而小校的老師與行政人員少,每人的工作負擔就更大。在此情況下,要支持老師提出計畫、爭取資源進行教學優化,就更是辛苦了。」

除此之外,教育系統之中,還有一些層次資源欠缺,甚至不是經費可以換來,也不見得是教師付出時間、心力,就一定能得到的。


三、缺乏知識、專長與眼界

相較之下,教育界最容易缺乏的資源,是在「人」身上,市面上未能明碼標價採購的。這方面的缺乏有三個層次:

  1. 部分課程缺乏專業背景的教師

當學校規模不夠大,就無法為每個年級各種科目都找到其對應專長的教師,這種問題尤其發生在課程數量較少的科目上,例如資訊科技、生活科技、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科目。於是,常常會看到教師兼任數門非專業背景的課程。固然其中少數認真與聰慧的老師也可以有優秀的教學品質,但並不是全體如此。

  1. 課程內容可能需要不同專長教師的搭配

即使課程由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但在教案的創新過程中,有可能需要不同能力的教師參與加入。例如青山國中小張晨昕老師的經驗:「有一次我們設計傳統藝術課程,希望和擅長『傳統戲曲』的教師合作。但當時我們學校並沒有熟悉這個領域的國文科教師。如果不向外找,這門課就無法設計與運作。」 

  1. 課程內容可能需要校外專業人士的搭配

當老師們試著把更廣的視野納入教學時,往往會發現許多經驗與能力,在教師之間是很不易找到的。舉例而言,在孩子需要認知的實務業界,行銷、商務、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等方面,已經非常重要,但極少教師對這些方面有較深的了解。這時候,教師會需要邀請校外人士的協助。

如果教師只要拿著教科書上課、用傳統的紙筆應試測驗衡量學習成果,以上資源確實可以不需要。但當教師今日在實踐 108 課綱過程中,就要籌集上述資源、專業人力,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視野。而這些資源與人力的需求,也是青山加速器要為教師群體帶來的突破。


貳、青山加速器指向的資源整合新思維

108 課綱之中,給各校設計規劃校訂課程的空間。在校訂課程之中,學生將提高探索、實作、創造的程度,需要的資源遠多於過往教科書應試教育模式。在青山加速器計畫之中,學校與老師們如何整合資源、實現教學計畫,也是重要的構思方向之一。

一、跨校揪團撰寫計畫,申請預算更易成功

現今,教師向教育行政機關爭取預算,最重要的是透過撰寫企劃,陳述與說明其效益;效益愈大,也愈容易成功爭取到經費。如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所說:「108課綱之後,爭取經費都需要透過老師撰寫競爭型的專案計畫,說明課程的設計跟創新效益。」

所謂「競爭型」專案計畫,就是在效益上互相競爭 —— 哪個計劃可以說明具有更高的效益,就把經費給哪個案件。因此,計畫中能載明其受益人數更多,受益更深、方式更多元,也就更容易得到經費。

在此背景下,青山加速器讓教師得以跨校交流、串連合作,對於教師撰寫合作專案,幫助可謂太大了。

透過青山加速器的教案平台,教師們看到彼此的教案,並且透過工作坊溝通彼此的教學理念。在此過程之中,許多教師可以溝通彼此教案合作的方式。汐止國小林逸儂老師說明:

在同一個學校中,學生數量是固定的。但若跨校合作,同一個活動,多個學校學校的學生都參加;同一個設備,多個學校的學生共同使用、輪流使用…這樣子,受益的學生數量會增加。可能受益學生量增加,在教育當局分配經費時,這樣的計畫會得到更高優先度。

以資優班為例,由於每校資優生有限,跨校共用資源很常見。位置相近的資優班之間,會聯合舉辦影展、創意運動會,同學們之間也都認識,在學習上密切交流。

在各校資優班之間已經形成的跨校合作機制,透過青山加速器,在一般學生之間也可以實踐開展。而且,可以不以教師的時間與人力為代價。


二、跨校連結分享,節省教師心力與時間

申請計畫有助於得到經費,也就可以添購教材、設備,於是積極提升教學水準的教師,往往會負責多個計畫的執行,非常辛苦。萬里國中蔣銘宗老師和我們分享:「我現在手上的計畫已經背了七個,都是跟資訊科技有關的。原則上我都會把握每一個機會,就是只要有相關計畫推出來,我都會去申請。」

蔣銘宗老師的熱忱令人佩服,但也不難看出,一個熱忱的教師可能要為了爭取多些資源、承擔更大的工作量。而青山加速器所提出的架構及願景,可在幾個方面為老師們節省許多心力時間:

  1. 教案創意的互相參考援引

在教課、班級經營、行政事務等多面都已經操煩辛勞的教師,還要從零開始發想打造一個教案,實在是非常辛苦。透過教案平台、工作坊等機制,教師們得參觀摩彼此的教案設計,優良創意分享共用,可以節省心力,卻得到更優良的成果。如汐止國小林逸儂老師所說:「透過加速器機制,我可以看到彼此的創意,交流授課方法。教師們交流知識與創意資源,對彼此的幫助非常大。」

  1. 教案細節規劃的傳承學習

除了創意之外,教案細節規劃更是耗費時間與力量。即使一個方向與主旨優良的教案,都可能在執行細節上因為沒有規劃好,而在教學成果上打折扣。一個執行細節已經打磨好的教案,是非常有價值的資產,在教師之間分享傳承時,可以省下大量的試錯成本,並且提升教學成果。

青山國中小張晨昕老師對此表示認同:「如果一個老師手上有很好的教案,卻因為調年級、擔任行政…沒有辦法教,真的很可惜。透過教師間的分享傳承,他的教案可以惠及別的老師與學生,資源也就得以更有效地運用。」

  1. 助益教師之間專長互補

108 課綱的校訂課程,鼓勵教師們規劃跨領域課程,這也意味著需要多領域的教師貢獻才智,而不是單一專長的教師單打獨鬥。

在過往的備課模式下,老師們以私下獨自構思為主,或最多是和同科老師交流;在同校內找跨領域教師進行合作尚且不易,更不用說跨校找同伴。若是某個老師要規劃跨領域課程,其校內卻沒有其他老師願意支持,其想法就胎死腹中。

「但透過青山加速器機制,不同學校的老師之間看得到彼此的教案,跨校找到不同領域合作老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萬里國中林雅婷老師分享:「透過線上交流,不同學校的老師們互相貢獻專長,對於老師們跨領域備課有極大的幫助。」

圖8-3:在青山加速器之中,不同學校教師得以跨校交流,彼此貢獻專長。

三、讓校外看到教案計畫,從社會籌集資源

當教師殷切等候公務體系資源的時候,可以往另一個方向思考:資源在民間。

公務體系的資源都來於稅收,總量有限而無法增加,且基於法治原則需有嚴謹的流程控管。相對而言,產業界常可以因為有效經營而擴展,其資源較為豐富且運用自由,其實可以補充教育體系的欠缺。舉例而言,產業界為了營業考量,常常需要更新電腦,三到四年的電腦被汰換掉是相當正常。相較於本文開頭所述使用 12 年以上的電腦,產業界釋出的電腦往往相當新穎。

不僅在器材與物資方面,教育體系可以與商業民間之間交流合作,還包括專業與經驗層面。學校中的教師,專業往往受限於學科;而社會上的專業,則是遠遠不只所謂「三百六十行」,其中的知識乃是學校取用不竭的寶庫。

學校與任何企業不構成競爭關係,有些企業員工的子弟也許就在周邊學校就讀,而且台灣商界至今對教育者都抱持高度尊重的傳統態度。因為這些原因,學校向企業爭取合作與協助時,就算不總是成功,也少演變成負面的挫折。學校和老師們發展與周邊產業界的合作,應是值得考量的方向。如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分享的經驗:

青山國中小曾發展一個資訊課程創新專案:「新北程式設計體驗中心」,我們跟在地的科技公司一起合作,讓工程師跟我們的科技老師一起共創共備這樣的教案…我們也善於跟鄰近科學園區的企業合作,我們的老師與業界工程師交流,業界也提供設備工具讓我們運用。在多次的實踐中,學校與業界一起開發科技相關的教材、教案、教具,成效極為優良。

教案展示分享平台,不僅可以開放給教師們運用,也可以開放權限給家長、學校附近的合作企業檢閱。當學校有教案是和企業的品牌形象、企業社會責任有關,企業就會有參與的誘因與動機。

參、教育的天使投資人,不必遠求

在現今的社會,資源流與資訊流是高度綁定的。當資訊能交流,資源就可能互通,無論人的專業與心力、或是財務與設備。

透過青山加速器平台機制,讓老師們,甚至學校重要的合作關係人(家長、業界)都在同一個資訊平台上。當重要關係人之間資訊流打通,資源也就得以匯聚整合。青山國中小王如杏校長這樣描述心中願景:

我們一直在思考,青山加速器應該是要能夠連結各方資源,挹注真正無私無我、真正想要在教育中創造更大價值的老師身上,成為教育者的天使投資人。

所以,有青山加速器專案中,我們把資源分享給所有新北的學校。新北所有學校的老師都可以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線上共備,一起在平台發展自己的教學創新,一起帶著孩子進入我們這個實驗的場域。

教育的天使投資人,也許就在我們身邊,不必遠求。只等待用合適的方式,讓彼此之間連結相遇。